新闻动态

粟裕曾反对79年反击战,但战争开始后,他却强调:至少要打到谅山

发布日期:2025-05-22 09:22    点击次数:139

粟裕,这位在解放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荣列开国大将之首。他凭借着卓越超群的军事谋略以及辉煌耀眼的战功战绩而声名远扬。在五十年代时,粟裕曾担任全军总参谋长这一要职,于军队和民众当中皆极具威望。虽说自1958年起,因某些缘故,粟裕经历了多年的蛰伏时期,鲜少能够直接投身于一线的军事指挥工作当中。然而,在1979年中央做出发动对越反击战的决策之前,对粟裕大将依旧极为尊重,多次诚挚地向他征求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向来在年轻时就以果决坚定著称的粟裕,此次却提出“此战不打为好”的看法。难道是由于长时间未亲身带兵作战,使得这位将军的锐气有所消减?实则不然,粟裕深知外战对于国家命运而言意义重大,一旦开战就必须取得胜利。彼时越南在实现统一之后,其军力以及在区域内的野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甚至还自封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然而就硬实力来讲,在规模上占据优势的解放军,实力依旧是在越军之上的。实际上,粟裕内心真正有所顾虑的对象,并非是摆在眼前的越南这个敌人。

在彼时的局势下,虽有南线出击之举,可隐忧实则萦绕于北方。回溯历史,因中苏关系交恶持续多年,我国于六七十年代着力开展了大规模修筑防御工事以及大力发展民兵组织等一系列举措,其目的便是全力抵御苏联方面有可能发起的入侵行径。粟裕将军对于1979年那场反击战的目的自是了然于胸,深知其意在为国家争取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进而有力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对于国家所制定的这一系列政策,将军打心底里是给予坚定支持的。而将军之所以反对出境作战,乃是顾虑一旦如此,国内兵力便会出现空虚之态,如此一来,北方的苏军极有可能会趁机而入,给国家带来难以预估的风险与危机。

粟裕实乃深谋远虑、以国为重之人,其心中所存顾虑受到了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彼时在中央层面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徐向前、叶剑英等诸位老帅的看法与粟裕颇为相近,如此一来,究竟是否要发起反击战,在那段时间里着实难以形成定论。就在这关键当口,向来以卓越经济才能为人所熟知的元老陈云,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战略眼光。陈云明确提出:鉴于需防备苏联可能进行的干预,我方应当发起一场快速且具有一定限度的反击战,也就是所谓的“惩戒性战争”,待达成预期目的之后,便要迅速且主动地撤兵。

在粟裕看来,唯有成功攻克谅山,才能够从实质层面以及心理层面彻底让越南当局服气。否则的话,这场所谓的“惩戒性战争”便不过是我方的一厢情愿罢了,根本没办法切实获取安稳的外部环境。粟裕可是最早察觉到苏联有可能实施武装干预的我军高级将领之一呀,然而战争的决策既然已经敲定,那在执行过程中就应当坚决果断,绝不能犹犹豫豫、顾虑重重。历经了诸多岁月的沉淀,曾经在解放战争里让反动军队一听其名便吓得胆战心惊的那位“战神”粟裕,其本色依旧未改。他所展现出的谋略智慧以及做出的决策判断,依旧有着令人心生敬畏、不寒而栗的强大气场。